北京市順義區張鎮聶家村有居民185戶,農業用地1165畝。近年,在市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,村里搞起了設施農業,建起了380畝蔬菜大棚,且全部裝上了滴灌等節水設施,用上了IC卡水表,省水,省電,省力,一舉多得。
走進聶家村,但見蔬菜大棚里茴香綠,草莓紅,一派豐收景象。村黨支部女書記陳亞英說,建棚、種菜是好事,可以增加群眾收入,就是澆地曾經讓大家頭疼。原來是兩眼機井晝夜不停地開著,開支大不說,還經常有人因為澆菜的事發生口角,甚至大打出手,傷了多年的鄰里和氣。后來,村委會主任兼管水員聶國成想出了好辦法:在各戶承包的大棚里裝上了IC卡水表,水泵換成變頻的,誰家都能插卡澆地,用多少水花多少錢,表里有字,心里有數。陳亞英說:"沒有計量的時候,控制用水,村里兩個水泵同時開著,還有人澆不上水。在水務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,我們實施了地灌工程,同時加裝了分戶IC卡水表,現在一個水泵就能滿足用水需求了。而且,自從采用IC卡計量,村民花錢買水,都知道省著用了,隨時用水隨時澆,自己控制,矛盾少多了。"年底,扣除機井電費、維護費,一買一插,兩眼井壓縮到一眼,省水省電超過一半。